工程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地震勘探报告)

2024-11-29

地震勘探勘探过程

如何实现二维地震勘探呢?将多个检波器与炮点按一定的规则沿一直线(称测线)排列,在测线上打井、放炮和接收。采集完一条测线再采集另一条测线。最后得出反映每条测线垂直下方地层变化情况的剖面图(二维剖面图)。这种方法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已开始使用直至今天。

地震勘探过程由三个关键阶段构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首先,数据采集在野外通过布置多个检波器,通常按照与地质构造走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波器数量根据需要从24到1000个不等,形成记录道。记录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带上,以便回放和图形显示。

一般偏移距通过野外地震试验来确定。 选择最佳窗口 在野外需要做现场地震试验,以便确定“最佳窗口”,选择滤波参数,突出有效地震信号。具体作法是,固定排列位置不动,移动炮点,获得几张不同偏移距的地震记录,拼接组成一张多道地震记录,从图上可以看到地滚波、初至折射波、直达波和反射波。

地震勘探过程由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3个阶段组成。 在野外观测作业中,一般是沿地震测线等间距布置多个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安排测线采用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垂直的方向。依观测仪器的不同,检波器或检波器组的数量少的有24个、48个,多的有96个、120个、240个甚至1000多个。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1) 野外采集: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或SEGD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新方法及新技术内容简介

1、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深入探讨了信噪比提升技术,针对随机干扰波,提出了二维多级中值滤波;针对面波,开发了自适应网格滤波器、非线性拉东变换和二维小波变换,以及静校正、叠前去噪、速度分析和多次波压制等处理方法。

2、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任务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提取地震参数等处理工作,为解释工作提供地下结构的剖面和各种岩性参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方法很多,新方法发展也很快,本节只对常规的处理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校正和叠加处理 水平叠加是目前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

3、地震勘探的方法有近十种,以下仅对主要的方法——反射地震、折射地震、横波勘查、面波勘查、三维地震予以介绍。 反射地震 目前,反射地震是浅层勘查中得到最多应用的地震方法。虽然80年代它才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得到应用,但是在90年代初却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浅层反射地震技术系列。

4、第三章则聚焦于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技巧,以便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地质信息。第四章则专注于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练地分析地震数据,为地质结构的解释和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二维处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流程中一般也是需要的。专门用于三维处理的三维偏移以及成果显示是流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三维叠加、宽线处理、三维偏移等方面。下面仅对三维处理中最重要的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加以讨论。

三维地震解释工作的第一步和二维解释一样,是利用钻井资料做人工合成记录,再与过井地震剖面对比来确定地震地质层位。在资料处理时,如采用子波处理方法,做合成记录时即可使用零相位子波。这样,地层界面正好对准波峰或波谷,便于地震记录与地质层位直接对比连结,如图7-5-16中的TTT3就是砂层组3的地震响应。

三维地震资料是以专门方式记录的,处理后是一个数据体。由此可以制作标准二维剖面和具体时间点的水平切片,从而作出区域时间切片图。另一种有效的显示方法是椅状投影。利用这类显示方法可更详细的了解地层构造和细微的局部构造。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是什么?每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1) 野外采集: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或SEGD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所以,解释工作是地震勘探三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最后的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什么是地震资料解释呢?简而言之,地震资料解释就是要把地震勘探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转化成我们对勘探区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

总之,地震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可以实现对地下地质构造的探测和研究。它在能源、矿产、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每个观测点上记录地震波,都必须经过检波器、放大系统和记录系统三个基本环节。它们连在一起总称“地震道”。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便于识别地震波,每次人工激发地震波时,都在许多观测点上同时接收。所以,地震仪一般是多道的。为了便于解释记录,地震仪中还设有不包括检波器在内的专用辅助地震道。

地震勘探的勘探过程

1、如何实现二维地震勘探呢?将多个检波器与炮点按一定的规则沿一直线(称测线)排列,在测线上打井、放炮和接收。采集完一条测线再采集另一条测线。最后得出反映每条测线垂直下方地层变化情况的剖面图(二维剖面图)。这种方法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已开始使用直至今天。

2、地震勘探过程由三个关键阶段构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首先,数据采集在野外通过布置多个检波器,通常按照与地质构造走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波器数量根据需要从24到1000个不等,形成记录道。记录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带上,以便回放和图形显示。

3、地震勘探过程由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3个阶段组成。 在野外观测作业中,一般是沿地震测线等间距布置多个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安排测线采用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垂直的方向。依观测仪器的不同,检波器或检波器组的数量少的有24个、48个,多的有96个、120个、240个甚至1000多个。

4、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1) 野外采集: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或SEGD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5、一)地震勘探系统 如图5-3-1所示,在野外采集地震数据时需要的地震勘探系统基本上包括震源、检波器、地震仪等主要部分。 图5-3-1 地震勘探系统 震源用于激发地震波。主要有锤击震源、雷管震源、电火花震源、可控震源、米尼索西系统震源等。锤击震源能量较弱,在120Hz以下有较强的能量。雷管震源配合炸药能量强。

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

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作由现场踏勘、施工设计、试验工作及正式生产等各阶段所组成,需由测量、钻井、激发、接收、解释等多工种密切配合进行。野外采集工作的关键是地震采集仪器和野外工作方法。地震采集仪器包括地震检波器及记录仪,野外工作方法目前则广泛应用多次覆盖方法,并采用组合激发、接收技术。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1) 野外采集: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或SEGD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地震勘探过程由三个关键阶段构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首先,数据采集在野外通过布置多个检波器,通常按照与地质构造走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波器数量根据需要从24到1000个不等,形成记录道。记录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带上,以便回放和图形显示。

地震勘探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震数据采集规范:规定了地震数据采集的设备、方法、参数、采样率、记录时间等要求,以确保采集到的地震数据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可靠性。